一、项目背景
为贯彻落实国发〔2018〕27号《关于加快推进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的引导意见》、贵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黔委厅字〔2018〕55号《关于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深化“放管服”改革的意见》的通知、贵州省推进“一云一网一平台”建设工作方案以及“放管服”改革等相关政策要求,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强化整体联动、强化规范管理,加快建设全省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对接国家政务服务平台,为加快建设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推动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积累经验。
二、解决思路
本项目整体上采用“大平台+大数据+轻应用+微服务”的技术架构,依托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AI)等先进技术, 基于贵州省政务服务信息化建设成果,充分共享政务服务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和先进技术全面提升申报端、业务端、监管端、决策端智慧化服务水平,通过“聚服务”实现系统一体化,通过微服务开发框架实现了业务灵活性和便捷性,从而推动实现信息资源从碎片走向整合、信息系统从分散走向集中、政务服务从局部走向整体的目标。
贵州省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架构图
三、取得的成效及预期效益
本项目的实施,很好地促进优化基层政务服务,提升电子政务现代化水平,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一步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建设的快速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放管服”改革向纵深发展,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建设贵州省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整合资源,优化流程,强化协同,着力解决企业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推动政务服务从政府供给导向向群众需求导向转变,从“线下跑”向“网上办”、“分头办”向“协同办”转变,全面推进“一网通办”,为优化营商环境、便利企业和群众办事、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提供有力支撑。
(1)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有利于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政治民主、以人为本是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要求。通过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政务信息更加公开,使得政府工作更加透明化,保障了民众的知情权,提高了民众参与政治生活的积极性,同时能够使民众获取需要的政务信息资源,促进以人为本的政府服务原则实现。政务服务的有序推进,是“放管”理念的体现,是实现我国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型至关重要的一步。
(2)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有效地提高政府社会治理能力
国务院印发的《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指出,大数据已成为“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新途径”。“互联网+”下推进政务服务是在网上政务服务平台的基础上,运用大数据,以数据集中和共享为途径,将政府与公民连接起来以提供系统化、高效化的公共服务,优化政府办事流程,构建智能化、便捷化、透明化的政府治理与运行模式,向社会提供新模式、新治理结构下的管理和政务服务美高美4688am,以实现政务信息的全民共享。“互联网+”下推进政务服务是政府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力推手,有利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3)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为民众提供更为优质便捷的服务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民众对政府服务的需求大大增加,同时对于其质量的要求也逐步提高。“互联网+”下的政务服务充分运用了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的技术,促进部门间数据共享,做到政务信息的共享。用“一站”“一网”式服务切实解决民众办事难、办证难、流程复杂的问题,让民众少跑腿、好办事,为民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政务服务。
(4)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路径
以信息化和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双轮驱动撬动政府治理现代化,也要始终遵循民生情怀,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互联网+政务服务”也始终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简而言之,“互联网+政务服务”遵循三个衡量的标准,就是改革成效使企业申请开办的时间缩短多少,投资项目审批的时限压缩多少,群众办事方便多少。“互联网+政务服务”彰显了积极为公众服务、主动回应公众诉求的基本宗旨,就是要做到“服务零距离,办事一站通”。为企业松绑,为群众解绊,为市场腾位,同时也促使政府本身做到强身壮体已成为“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的基本出发点。省级统筹纵向联通横向协同的网上政务服务一体化架构逐渐清晰,“一号一窗一网”不断走向成熟,一直以来制约政府职能转变的需求缺位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破解,进而推动政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实体店”和“网店”日益丰富,网上申报、网上办理、办事查询、权力清单和行政审批等政务服务不但可到网上服务大厅办理,还可以借助淘宝、支付宝和微信办理,有效避免了“门难进、事难办、脸难看”和“证明你妈是你妈”的尴尬。“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已充分借助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提高了服务的主动供给能力,为公众提供了更多、更简便、更低廉的公共服务。
(5)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是政府“放管服”改革的基本依托
互联网的开放、平等、共享、交互、快捷等特征,具有革命性的力量,在深刻影响着经济结构的同时,也催化着社会结构的重塑。为适应经济社会转型期这一新常态,“互联网+政务服务”应运而生。从理论基础来看,“互联网+政务服务”研究的主要内容也涵盖了治理模式、治理结构、治理机制、治理工具、治理能力、治理评估等基本问题,与政府治理完全吻合。从实践层面来看,本届政府将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转职能、提效能作为三大抓手,牢牢扭住转变政府职能这个“牛鼻子”,"“放管服”三管齐下、协同推进,始终坚持把深化“放管服”改革作为“先手棋”和“当头炮” “互联网+政务服务”以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提升服务为核心,以“一号一窗一网”为重要抓手,强化多部门联合监管和协同服务,开启了从“群众跑腿”到互联网“数据跑腿”的服务管理新模式。
(6)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推动释放市场潜力和活力
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引导意见》提出,“互联网+”有利于重塑创新体系、激发创新活力、培育新兴业态和创新公共服务模式。“互联网+政务服务”就是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美高美4688am、公共服务“双引擎”提供有力支撑。互联网本身具有扁平化的特性,高度契合了优化再造政府部门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的诉求。“互联网+政务服务”战略的推进,加快了推动政府职能转变进程,信息流通的效率得到提升,流通成本大大降低,行政审批提速增效,互联网催生政府改革红利变现,最终实现放权于市场和社会,转化成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的驱动因素。
(7)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力杠杆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有浓厚的中国经济体制运行的特色,根本目的在于促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政策措施落到实处,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推动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在中国由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加速转型的背景下,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互联网+政务服务”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经验借鉴。政府部门是“互联网+政务服务”的供给侧,社会公众是“互联网+政务服务”的需求侧。服务需求失衡不是“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初衷,“互联网+政务服务”也需要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实现服务供需平衡协调发展 。
[ 返回顶部 ]